从广交会看出口|欧洲热泵市场前景可期 家电厂商加码海外能源市场 _ 东方财富网
10月15日,有着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的134届中国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 正式拉开序幕,吸引了一众家电企业前来参与,挖掘商机。
经历了一季度的下滑后,国内家电出口从二季度开始逐步恢复,并在三季度继续提速。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9月中国出口家用电器35304.2万台,同比增长23%;1-9月累计出口275177.7万台,同比增长7%。
眼下,圣诞订单旺季已经到来,各大厂商都卯足了劲,为今年出口业务做最后一轮冲刺。记者在广交会现场看到,包括美的、海尔、海信、格力、创维等企业除了展示旗下出口家电产品以外,还特意带来了其针对海外市场的能源替代方案。
受俄乌局势影响,欧洲能源危机不断加重,各国政府积极寻找其他能源替代方案。“能源价格持续走高,加上欧洲本身也要推进区域经济内的减碳的目标,热泵类产品在2022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大家都在争夺。”海信日立相关负责人如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长期看好热泵市场
据了解,热泵是将热能由低温物体转移至高温物体的装置,可分为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目前以空气源热泵为主流。空气源热泵技术凭借其高效节能、清洁环保等优势,正逐渐成为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此前,欧洲采暖市场更多是依靠锅炉,但自从俄乌冲突以来,欧洲能源价格一路上扬,曾经有一段时间涨了近8倍,促使欧洲各国政府加大力度推广热泵产品。在前期较大金额的政策补贴下,去年欧洲热泵市场迎来了一波爆发式增长,空气源热泵成为新的风口。
欧洲热泵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欧洲21个国家(包括非欧盟的英国和挪威)2022年的热泵销量达到300万台,同比增长37%,速度超预期并创下历史新高。欧洲安装的热泵总数达到约2000万台,为约16%的住宅和商业建筑供暖。
以工业基础雄厚、政府又相对有钱的德国为例,在政府补贴的推动下,去年热泵的销量猛增了53%,达到23.6万台。一方面是缓解能源危机,另一方面欧盟方面也希望通过热泵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降低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国际能源署此前预计,到2050年,热泵将占轻工业热需求的30%,这相当于在未来30年内每月推出500兆瓦的热泵。
“去年美的楼宇科技的热泵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较大增长,仅热泵产品出口一项整体额度就增长了200%。”美的MBT王命仁对记者表示。海尔欧洲市场负责人刘斌也表示,“海尔空气源热泵去年上半年出口销额同比增幅超200%,订单量增长10倍,法国、意大利、德国市场增幅居前。”
在去年的热泵行情中,很多品牌的增幅都在50%以上,一些主流品牌甚至实现了翻倍增长,但今年由于补贴减少,热泵产品的出口量恢复平稳。上述海信日立相关负责人坦承,目前热泵类产品在欧洲市场的推广很大程度依赖当地政府的补贴政策,尤其是今年以来,欧盟各国政府普遍缺乏资金,对热泵产品的补贴大幅缩减,或者迟迟未能落实,导致相关产品在前三季度的销售有所降温,“中国厂商普遍都在观望,等新的补贴政策下来”。
不过长期来看,空气源热泵是欧洲的未来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共识。“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只是它不会像2022年一样突然爆发式增长,而是会走向稳步的增长,预计未来每年市场增幅在20%~30%以上。”上述海信日立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码海外能源市场
随着热泵取代传统冷媒成为未来供暖新趋势,R32与R290环保冷媒迅速崛起,记者在美的、格力、海尔、奥克斯的展台都看到了使用R290环保冷媒的产品。
格力在本届广交会特设热泵专区,据该公司透露,广交会推动了格力成交订单量及金额的增长,成交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东欧、南美区域,成交订单产品主要是热泵热水器、分体机、热泵热回收多联机和小家电产品。
而美的楼宇科技除了带来其最新的Artic系列R290热泵以外,在本届广交会上再次展示其针对欧洲地区的节能解决方案,通过储存驱动家庭电器来帮助用户节省电费支出。去年10月,美的楼宇科技在欧洲投资新建的生产研发基地在意大利东北部费尔特雷正式开工奠基。按照规划,新的生产基地将投资6000万欧元,包括热泵生产中心与研发中心,热泵年产能30万台,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建成后的热泵产品交付周期将由原来的5个月缩短至1个月,可以提升美的在欧洲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同在美的广交会展台,记者还看到由美的空调开发的家庭能源智慧管理系统,将光储产品、高能效制冷制热系统与美的空调及全屋智能家电相结合,形成“发电-储电-用电”的能源逻辑闭环,推动家庭用能向高效、智能、可靠迈进。美的家庭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产品负责人江海昊告诉记者,目前相关产品已经量产,并开始在海外进行销售,市场主要以欧洲为主,“目前客户的反响还不错。”
据了解,当下欧洲热泵市场竞争主要有三大阵营,第一类是日韩系品牌,包括大金、松下、LG、三菱等,较早进入欧洲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第二类是本土品牌,如Atlantic等在当地市场深耕数十年的品牌;第三类则是中国品牌,包括像美的、海尔、格力、海信等,当中既有通过代工的方式,也有自有品牌销售。
以海信为例,2003年其与日立空调合资成立了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布局中央空调市场。近年来,秉承着集团提出的“大头在海外”理念,海信在海外大力推广自有品牌产品。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信空调业务实现收入211.60亿元,同比增长11.68%;其中,中央空调业务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2.5%,同比增长 25.5%,中央空调行业高景气带动了该业务实现较优增长。
除了热泵,业务也是中国家电厂商较为热衷的投资领域。在本届广交会上,创维展出了其光伏及产品,包括类逆变器、、LV2.0一体机、便携式户外电源等。
自2020年正式进军行业以来,新能源业务营收在(00751.HK)的占比逐年提高。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分别录得收入41.13亿元、119.34亿元和121.34亿元。
“创维进入光伏虽然很短,但是成长的速度很快。”新闻发言人陶双华表示,今年将全面启动新能源业务出海发展,目前正重点拓展欧洲的德国、意大利,非洲的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加纳,以及东南亚的印尼、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家。
而早在2015年就开始进军分布式光伏市场的海尔在去年成立了纳晖新能源公司,并于今年年初将其定制化新能源场景解决方案打入欧洲市场。此外,美的也在不断完善其能源业务布局,在今年先后控股、增持。9月12日,成立美国公司,进一步布局海外市场。针对储能业务,美的在9月19日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中透露,入主后,公司加快在北美本土化建设,同时积极拓展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储能市场,2023年上半年储能业务累计发货接近800MWh,其中在南美洲最大的储能项目发货就达到485MWh。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心,近年来光伏类产品出口激增,设备厂商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但普遍都过度依赖海外本土的分销商,国内光伏企业对海外一线的应用场景十分陌生,极容易导致产品分销的过程中因不了解当地市场造成大规模挤压。“要占据海外市场,仍需不断开发和优化适用于各个市场的成套解决方案。”创维光伏相关人士表示。